奔赴基层卫生,探寻赤医之路——记徐州医科大学中国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调研实践活动

时间:2024-08-19   点击数:[]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为了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助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为了真实还原赤脚医生的发展历史,挖掘赤脚医生的价值和贡献,弘扬赤脚医生精神。徐州医科大学组建中国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调研团队暨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22--25日,在中国赤脚医生博物馆馆长焦勇、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颜亮、管理学院辅导员王峰的带领下,奔赴江苏、上海、江西、安徽、河南等5个省12个地区,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新方法,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档案查阅、主题宣讲等方式,系统开展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调研活动。

诞生:探寻赤脚医生发源地

合作医疗,源于正阳。合作医疗是赤脚医生的制度保障,没有合作医疗就没有赤脚医生。1956年,河南正阳县王店乡团结农庄第一次提出“社办合作医疗制度”的名称。为了探寻历史的真相,实践团队先后拜访当地卫健委李主任、档案馆刘主任,查阅到1958年关于正阳县王店乡团结农庄实行全民性公费医疗的经验,佐证了正阳县是合作医疗的发源地之一,考察了在合作医疗制度下赤脚医生前身半农半医队伍建设和发展情况。同历史档案探索赤脚医生真谛,洞察赤脚医生的伟大奉献。

赤脚医生,诞生上海。上海市川沙县是赤脚医生的诞生地,因此实践团队来到上海市浦东区祝桥镇,采访了已故“赤脚医生第一人”王桂珍女士的丈夫邱水兴,邱老先生说:“赤脚医生是我们当地百姓对农村卫生人员的习惯叫法,最早是上海文汇报记者发文介绍赤脚医生,后来人民日报转载,毛主席题字‘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赤脚医生’这一称号就诞生了。”同时,他还向我们系统介绍了王桂珍的传奇人生:“她从一名农村卫生工作者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卫生部党委核心小组成员,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国家级媒体报道,最后谢晋导演还以她为原型拍成电影《春苗》,在1974年她还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参加了联合国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这些对于研究赤脚医生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还展现了赤脚医生这一群体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同时,它也激励着后来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继续发扬赤脚医生的精神,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发展:中国模式,世界影响

赤脚医生从一村一寨到千家万户,他们用质朴的双手,编织出健康中国的希望之网。徐州医科大学中国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调研实践团队先后采访了施杞、陈凡经、马文芳、郭光俊、周宗银等105位典型赤脚医生,贯彻赤医精神,弘扬不忘初心的本质。

走向世界的赤脚医生手册。1970年,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长达30年岁月里,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使用。实践团队很荣幸的采访了这本手册的编者,原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施杞。他向实践团队讲述:“当年我和同事们一起,深入浙江、福建的农村调研,和当地赤脚医生同吃同住,潜心收集第一手资料,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才编纂出这本《赤脚医生手册》。”《赤脚医生手册》不仅是一本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医学文献,也是中国在20世纪为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和普及医学知识所做的重要努力的象征。

卫生防疫建功业,扎根南矶四十载。“血防守岛人”陈凡经是“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自19岁起便扎根南矶,与血吸虫病展开了长达四十余年的斗争,他自豪地向实践团队说:“当年我们将70年代血吸虫发病率的70%,控制现在的1%以内,岛上居民平均寿命也由当时的不足50岁提升至70岁。”陈凡经始终与血吸虫病作斗争,在卫生防疫领域守定瘟神岛,做好守岛人!

志愿乡医队伍建设、筑牢基层卫生网底。以马文芳为首的赤脚医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积极为乡村医生发声。呼吁提高对乡村医生的社会关注度,改善其工作环境,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倡导社会地位提升。幼年丧亲的苦楚,让他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于是三次放弃优渥丰厚的高发展,转身扎根基层农村。“老百姓需要看病,只要还能动,我就会继续看下去。”

无私大爱建功立业,提高农村生命质量。“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郭光俊,一身白大褂,穿行阡陌间。已是古稀之年的郭光俊58载如一日,从7平的小卫生所到到如今的广俊中医院,“一辈子就是做好一件事,守护父老乡亲的身心健康”!他始终坚持为家庭贫困的村民免费问诊,定期体检,与村民情同手足,大家都亲切地喊他为“草药郎中”。

赤脚医生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全生命全周期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最忠实的执行者,为农村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卫生保障机制,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卫生公平,同时它完善了农村卫生防疫治病保健体系,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赤脚医生也保护了人力资源,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退出:历史的记忆,不朽的精神。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登上历史舞台,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赤脚医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1985年,国家卫生部正式宣布不再使用“赤脚医生”这一名称,巩固乡医队伍,至此赤脚医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为了探寻赤脚医生退出历史舞台后的发展,实践团队来到了安徽凤阳县的小岗村,走进历史实地,追溯历史实情。档案馆查阅、走访卫健委,查阅40余份档案材料,共计168页,全面掌握的凤阳县的赤脚医生,合作医疗,三级预防三大类的相关历史情况。

赤脚医生们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广大医学青年,一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秉持着“肩上有药箱,脚上有泥巴,心中有人民”的信念,发扬赤脚医生精神。为了更好的发扬赤脚医生扎根大地、恫瘝在抱、佑护寒黎,医心赤城的精神,实践团队在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乡梅村开展医学职业精神宣讲。实践团队系统的介绍了从战争革命年代的红医精神到新时代的援外医疗队精神,昭示了新中国医学精神的发展和壮大,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从业者传递了宝贵的医学精神。

这种精神的传承不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扬,更需要在教育中深入人心。对此,实践团队在做好医学职业精神宣讲的基础上,还致力于探索大学生德育教育基地载体。实践团队积极与上海市王桂珍赤脚医生陈列馆携手合作,在陈列馆内建立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大学生德育基地,旨在通过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弘扬赤脚医生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培育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新一代医学人才。

实践团队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而央视媒体“人民的珍藏”栏目的宣传为这一精神的教育和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毛强导演致力于将赤脚医生的故事和精神传播并被更多人所了解和感动,他不仅表现出对实践团队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深感挖掘赤脚医生精神价值的社会意义。央视媒体的宣传成为连接教育实践与社会认知的重要桥梁,它不仅记录和传承了赤脚医生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也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大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